【新思想引领新征程】以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 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央广网北京1月20日消息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总书记强调,中国式现代化要靠科技现代化作支撑,实现高质量发展要靠科技创新培育新动能。
各地区各部门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推动力、支撑力。
在太原重工轨道交通设备有限公司的自动化生产线上,52秒就可下线一片车轮,车轮年产量达到70万片,生产效率全球领先。2024年,企业凭借智能制造与数字化领域的转型成果,成为全球轨道交通行业的首座“灯塔工厂”。
山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张晓蕾:智能制造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主攻方向。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集聚资源,推进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着力突破关键共性技术,积极推动智能制造项目建设。
科技创新赋能传统产业“焕新”,也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2024年6月,***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强调:“坚持创新引领发展,树牢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的理念,以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保障高水平安全。”
近年来,我国科技整体实力显著提高,全球创新指数排名在2024年提升到第11位,是10年来创新力上升最快的经济体之一。我国在建和运行的大科学装置超过60个,为原始创新和关键技术攻关提供有力支撑。本月10日,亚洲首个、世界第二个阿秒激光大科学装置在广东开工建设。
先进阿秒激光设施总工程师赵昆:它相当于一百亿亿分之一秒,阿秒设施突出的就是时间特性的测量和观察,对于材料的性质的了解可以深入到物理学的更本质的特性上面去研究。
加强“从0到1”的原始创新,掌握更多原创性、变革性、颠覆性技术……我国在基础研究领域不断取得突破的同时,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融合更加紧密。高性能装备、智能机器人等技术有力推动“中国制造”迈向更高水平。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等外贸“新三样”扬帆出海。航空航天、轨道交通等优势领域实现集群式发展。
中国航天员中心航天员系统副总指挥尹锐:中国空间站2024年进行了一系列太空科学实验、技术试验。我们始终聚焦科技创新,在科学发现、技术创新、工程实践、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走出一条高质量、高效益的近地空间探测之路。
科技创新,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天津滨海新区与北京怀柔科学城推动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算力基础设施共用,促进智能科技、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培育壮大。
天津市滨海新区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蒋宁:我们将坚持把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一起抓,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能。以人工智能、空天利用、生物制造等领域的应用场景创新,引领未来产业发展,畅通科技成果应用渠道,打通产业化关键节点。
2024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并从科技攻关、产业培育、金融资本、市场竞争等角度作出部署。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袁达:我们对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充满信心。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方面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策部署,实施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强化政策统筹协调,更快更充分地释放政策效能。
宝宝起名 在线起名 宝宝起名本文由作者笔名:admin2 于 2025-01-20 17:49:51发表在本站,原创文章,禁止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qm.jiyi8.cc/zx/1189.html